203李佳峰
墨白人生,自降臨之日起便開始沾染色彩;成敗之論,亦從此刻開始有了它自己的定義。
篤志棄塵雜,奔赴莫前程。蘇格拉底有言:“一個有目的與思想的人是一切物質的靈魂。”人往往不缺乏明大理而立宏志的氣魄,但缺乏像電影中“熱辣滾燙”般,肯擊碎過去不堪自我的決心與意志。人行于世,誠當明不摧心志,以克萬事之難。杜樂瑩在面對友情與愛情的雙翼俱斷,選擇“破繭”,從萬難之難起步,摒親朋手足之損,心地簡單卻不乏摧枯拉朽之心境,誠可謂懷有不拔之志,最終星光不負趕路人,她詮釋了自己的成敗,敗于陋習之初,勝于晨跑中、訓練中比賽中的自己,也許她無法戰勝臺上偉岸的對手,但她一拳擊破了繭殼,承光耀于世,讓塵雜仰首,坦蕩于自己的路。 盈缺無他論,一葦以航之。人生的成敗既非一言兩語,也非表面浮塵。 心系家鄉的黃文秀在家父重病的背景下,走出崎路山區,在北師范順利畢業后,他回到家鄉扶助鄉親脫貧,他一生并不富裕。若大,他只是一個駐村第一書記;若小,他讓千百人的處境發生逆轉。一生即如此,有人言: 堂堂北大法學碩士,一生怎甘于此?而他,只是做自己該做的事,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業值得奉獻一生。此刻的成敗下好定義,也許他輸于境遇,但贏于品質與精神,詮釋不謂盈他缺已,但求腳下故鄉能變成安居樂業之土的奉獻精神。 載衣抱素心,淌過絕峰險。成敗可存于事,亦可存于一生,但并非成敗的一生只是由事事成敗構成。當代愚公毛相林,身上是一村的希望、腳下是開山致富的渴望。當大山與外界的打通不再只是愿望,而“愚公”卻仍然向著尋新發展思路張望。一鍬一鏟不能發掘千金萬貫,但卻能影響幾代人。他終日在天塹阻隔中散發碧血丹心,他在絕峰險壁上詮釋“天型崖下苦作難,山登絕頂我為峰”的開拓氣概。這一次,他在人民美好生活路上大獲全勝,縱使自己并無富貴,但贏在他心中早已是謀民生福祉的專有名詞。 大辯不言殘,成敗方現意。堅定自身心中的一抹霞,定能收獲獨屬于自己的余暉,當價值得以實現的一剎,結果已經失去了意義。不論是勝是負,但求心中不辯成敗,默守價值益抵,自己的成敗在這一刻便生獨屬的定義。 丹青人生,自價值與奮斗實現的一刻,下好定義;成敗之論,孰誰亦可,但求浮塵內,獨守一顆“無畏”之心。
指導教師:張堯鈞